胜己—志之难在自胜

─────

“志之难也,不在胜人,在自胜。”出自《韩非子·喻老》。说的是人们在立志上遭遇到的困难,不在于战胜别人,关键在于能否战胜自己。无论是“克己”还是“律己”都指向“胜已”这一古已有之的成功秘诀。

古人在战胜自己方面早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。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就是其中之一。柳公权自幼聪颖,在书法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,很多成年人都自叹弗如,他便渐渐骄傲起来,也不再练习了,时常跟几个同龄孩子举行所谓的“书会”,整日沉浸在人们的夸奖声中。

有位卖豆腐的老人路过,看到他写的“会写飞凤家,敢在人前夸”便想挫挫他的锐气,就说:“这字好像我的豆腐一样,没有筋骨,这样的字怎么称得上好呢?人都说字如其人,可见你这个小娃娃还要好好磨练呢!”柳公权不服气,便让老人也写几个字看看。

老人摆手笑道:“我只是一个卖豆腐的,不敢献丑。不过京城有个人用脚写字,都比你这个好看!”

心高气傲的柳公权来到京城,果真看见一个失去双臂的黑瘦老人,正被--群人围着。老人坐在地上,左脚压着纸,右脚夹着笔,挥毫之间,肇走龙蛇,引得围观的众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。

柳公权这下真的服气了,诚恳地拜倒在老人身前,请求传授书法的称诀。老人非常谦逊,起初并不答应他的要求,后来经不住柳公权的哀求使用脚写了几个字给他:“写尽八缸水,砚染涝池黑。博取百家长,始得龙凤飞”。

从此,柳公权收起傲气,一遍一遍地练习写字,即便手上磨出了厚茧,也从未耽误练习。不断的磨练让他的字越写越好,心也愈发坚定起来,日久天长,他终于战胜了当初那个骄傲而不思进取的自己。

做人与写字一样,如果停滞在自我满足和客观条件限制下,就永远也无法进步。连自己都做不好,更不要谈言传身教和管理下属了。如果柳公权为自己寻找“年纪小”“无人指导”“练习辛苦”这样的理由,就永远也无法战胜那个写字如豆腐的自己。

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学习柳公权勇于突破自己、战胜自己的精神,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境界。在这方面,“铁人”王进喜就是我们的好榜样。

王进喜生于1923 年,6 岁便开始带着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,在军阀和地主的压迫下,度过了颠沛流离的童年和少年时代。虽然经常因为反抗压迫而遭受打骂,但是艰辛苦难的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,坚韧了他的品格培养了他勇于挑战客观条件和自我极限的顽强性格。

在王进喜的名言申,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例造条件也要上”是最响亮的一句。1960 年,王进喜带领他的“硬骨头钻井队”---1205 钻井队来到了黑龙江大庆,一下火车,顾不上休息,便与同志们投人到了紧张的工作中。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,他们不断挑战着自己身体能承受的极限,希望尽早摘掉中国“贫油落后”的帽子。

当时正值东北的冰封期,王进喜和他的同志们并没有被恶劣的自然条件吓退。没有吊车和拖拉机,汽车也少得可怜,王进喜带领同志们使用简单的撬杠、滚杠、大绳,人拉肩扛地把钻机运到作业区,仅用了 4 天时间就在茫茫的北大荒里树立起 40 米高的井架!没有打井用的水,他们破冰取水,用盆端、用桶挑,硬是靠人力端水 50 多吨!

不料,在第二口井打到 700 米时,井喷发生了。危急关头,右腿被砸伤的王进喜以超人的勇气和拼搏的精神,扔掉拐杖,带头跳进混着冰碴的泥浆池,艰难地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,最终制服了井喷,征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。在工作中,王进喜始终战斗在一线,“铁人”的称号便因此流传了出来。

王进喜还在技术上积极钻研,勇于挑战过去的老办法。他坚持学习,从半文盲到技术达人,不断克服老旧器械的限制,带领同志们用 40 年代的老钻机打出全油田第一口直井,创造了国内先例;受制于严苛的物质条件,他积极革新技术,进行了钻机整体搬家、钻头改进、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变革,堪称“工人工程师”。

如果有人问世代传承的“铁人精神”究竟是什么,其核心内涵便是“宁可少活 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忘我排搏精神和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”的艰苦奋斗精神。

与“铁人精神”类似的,还有习近平强调的奖牌之外的体育精神。在他看来,体育竟技所体现的不仅是国家的实力、民族的品质,更多的还是积极向上、自强不息的“尚武精神”,这种“尚武精神”的核心并非是击倒敌人,而是战胜自己,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。

要实现中华民族的“强国梦”,就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,要不断从内心发掘自己、要求自己、约束自己,克服条件的限制,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自我牺牲,自我奉献。战胜自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,同样也是为同志们做出良好的表率,与同志们共同奋斗,凝练出具有“铁人精神”的伟大团队。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信念和胸怀,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民公仆,才算真正战胜了自己。

评论(0)
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