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里,有很多转瞬即逝,像短暂的拥抱,刚刚还在欣赏的美景,转眼即逝的流星。很多时候,我们能感知到美好的事物。然而感知,往往只是一瞬间。但是记录,却可以让一瞬间成为永恒。
《后汉书·光武帝本纪》中有一句话:“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,安得不投死乎!”意思是说,萧王 (刘秀) 把自己的赤诚之心都交给了别人,我们怎么能不为他效死呢这便是成语“推心置腹”的由来. 西汉末年,皇权势弱,王莽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朝。王莽在称帝时期,全凭个人的感觉来下达命令,因而经常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形,…
《老子》中说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意思是说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,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。识人是一种艺术,能够准确、深入地了解周围人的品行和才能,对于我们交友、育人、用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。 “……同席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宁读书如故,歆废书出看。宁割席分坐,曰:“子非吾友也。”这段话讲述的是一个割…
“志之难也,不在胜人,在自胜。”出自《韩非子·喻老》。说的是人们在立志上遭遇到的困难,不在于战胜别人,关键在于能否战胜自己。无论是“克己”还是“律己”都指向“胜已”这一古已有之的成功秘诀。 古人在战胜自己方面早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。唐朝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就是其中之一。柳公权自幼聪颖,在书法方面有着过人的…
一次,我去拜访一个有钱人,到中午了,他问我要吃什么,我问他平常吃什么。他说:“你不来,我平常根本就不吃。”我说:“我们去吃海参,去吃鲍鱼。”他急忙摆手:“不去! 吃怕了,吃得我现在有脂肪肝,有高血压,肚子还这么大,什么都不敢吃了……” 他是很富有,可是什么都不敢吃,有什么快乐?实在饿得没有办法,买一…
现代人做事,大都会先衡量利弊得失,对自己有利的就去做,对自己不利的就不去做。趋利避害,得而不失,人人都想要。但是,一阴一阳之谓道,《易经》告诉我们,有一得必有一失。 比如黄金,你可以去问问金店的人,黄金涨价到底对他们好不好。其实,当黄金的价格快速上涨的时候,他们基本上是不卖的,因为卖了,同样的钱就买…
人生是不可能整全的。乾隆皇帝说自己是“十全老人”,做到了吗?没有。他死了以后皇陵被盗,尸体都不能保全。实际上,乾隆皇帝临死的时候也不是很愉快。 记住,人生不要求全。如果一定要求全,就要加上两个字一一委曲。委曲才能求全。一个人如果经不起委曲,那就不要求全,这样才能得其平。不会好的都在你这里,坏的都在别…
《易经》说到“履虎尾,不唾人,亨”。意思是你踩到老虎尾巴,老虎不咬你,你就高明了,就亨通了。为什么?深一层意思叫履危而安。我们要如履薄冰,要谨慎,好像每时每刻都处在危险中,这样反而很安全。因为如此一来,“老虎”就不会咬我们,大家就能相安无事。 除了为人处世要小心谨慎之外,还要注意过犹不及,凡事都要把…
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,是第三等的人。第二等的人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。可能我很不喜欢但是我觉得应该做,就勉强自己做,这才有价值喜欢做的事,不一定有价值,因为哪有那么好命老天给你做的事情就是你喜欢做的事情,那你这辈子吃喝玩乐就过去了,还有什么价值? 第一等的人是做老天让做的事情,这种事情是不能强求的,强求…
平常我们很少会想自己是凭什么立身的,其实,我之立身就是凭着无我的心态。有了这种无我而平和的心态,遇事就会冷静、客观、公正。这三个词我们常常讲,但就是做不到,因为没有忘我。 当你能够冷静、客观、公正地看待事物的本质,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择。我要不要这个东西?我要它做什么?如果有人也想要,我舍不舍得给他?…
天底下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。哪一天你了解自己了,就差不多开悟了。可以说,所谓开悟就是了解自己而已。 我现在给大家出三道题目,你如果能够答出来,就开悟了。第一道题,你这辈子是来干什么的?第二道题,你是否知道怎么样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?第三道题,你开始做了以后,是否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? 这三道题目是人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