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世无争,无病无痛

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把情绪管理搞好

─────

人一生气,感觉不对就要发泄出来。为什么中国人特别重视修身,原因就在这里。 可以这样说,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。但人有一个时候是不讲理的,就是被惹怒的时候。一个人平常很讲理,突然间不讲理,你问他为什么不讲理,答案只有一个:“是你把我气成这个样子的。” 所以,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把情绪管理搞好,也就是说,…

情绪跟别人没有太多关系,完全是你自已在决定,是你自己的反应,你是可以控制的

─────

情绪本没有好坏之分,它是我们对环境的一种反应。什么叫环境?以前我们只知道外界的诸如事物、山水、风云是环境,好像自己就不是环境。其实,我们自己对自己也是一种环境。 比如,我们的心情变动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。所以我们现在要扩大范围,看得见的、看不见的、外在的、内在的,任何的变动都会使我们有一种反应,这种…

人类受了教育,就会有一些框框,在这些框框里,人们要去找到合理的自由

─────

人本来应该自由自在,不受任何拘束,可现实中却不是如此。就连孔子也说他到了七十岁才自在,爱怎么样就怎么样,但还是要“不逾矩”,即一个人可以很随便,爱怎么样就怎么样,但不能违反规矩。 人类受了教育,就会有一些框框,人们要在这些框框里,找到合理的自由。如果没有框框的限制,人们就觉得有自由,但很快就会违反规…

不要无休止的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

─────

要么全力以赴,要么果断放弃,明确的生活态度,会让一切都变得简单,过多的模棱两可,犹豫不决,只会在繁琐的是是非非中失去自我。

有酒就去喝,有情就去爱,一生那么短,再拘谨几下就真的过去了

─────

话语不能延续,事迹不能叠加,岁月夺走了心中的位置,黎明打开了相思之门,傍晚开启了泪水之路。踏进我的心门,却不能带走你的情深,不是犯错爱的真,不是情感走的浅,难道会是情真爱假两片缘,三份注定守天涯,无怨夺回两渺茫,举杯问心思一幕。

既不想你开心的过分,也不想你失望的彻底

─────

难过,只是一时。好好爱自己,因为你还要生活下去。能让你伤心的,都是你在乎的人;带给你痛苦的,全是你认真的情。不要以为你珍惜,别人就会在意;更不要觉得你死心塌地,他人就能一心一意。

理谏—能矫之者难矣

─────

刘向《说苑》中说:“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。”意思是说,一个人的品性不好能够矫正,这是非常难得的从劝谏人的角度来讲,能否理性、合理地劝说,是这个问题的关键。 这段话接下来的论述是:“说之不行,言之不从者,其辩之不明也;既明而不行者,持之不固也;既固而不行者,未中其心之所善也。辩之明之,持之固之,又中…

敢译—百家之言政者,尚矣

─────

范晔说:“百家之言政者,尚矣!大略归乎宁固根抵革易时弊也。”意思是说,诸子百家谈论政治的学说都是非常高尚的,他们学说的要点大都是讲究从根本上来巩固政权,剔除制度中存在的弊端,依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。 国家的命运和政治形势并不是永远不变的,由此也就会使很多不同的意见混杂在一起,导致关于每一件事情的是非和…

只问耕耘,莫问收获

─────

中国人说,“此一时,彼一时也”。只要时一变,人的整个观念就要跟着调整。不能说以前是这样,现在还是这样。现在是现在,以前是以前。 实际上,人到最后就是孔子讲的那句话,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。我们要读懂圣人的话,不要只会背诵或考试。尽人事,听天命,是说你只管自己该不该做,该做就去做,至于结果会怎么样,只有一…

大凡事物要获益,必须在某些方面舍得才行

─────

古语云: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,《易经》也告诉人们这个道理:有时受损不仅不是坏事,而且会为自己带来好处,甚至我们应该主动舍弃,以换取收益。 我们常说,“为道日损”,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,通过自己的领悟,逐渐减少自己的欲望。不仅如此,有些情况下,只有主动减损自己,才有可能获益,而这种以舍求得的方式,正…

到底了
1 8 9 10 11 12 13 14